2025年2月10日,一场富有洞察力的报告会 “中国科学院-亥姆霍兹开放科学线上交流会(CAS-Helmholtz Open Science Exchange)”成功举行。会议邀请杨卫院士莅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做“Open Science in China & Readiness Indices”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议由亥姆霍兹开放科学中心(Helmholtz Open Science Center)开放获取协调办公室(Open Access Coordination Office)战略高级顾问Christoph Bruch博士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数据出版实验室姜璐璐副主任分别致欢迎词和感谢词。双方表达了对杨卫院士能接受邀请的衷心感谢,以及对不同国家参会者的热烈欢迎。
杨卫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在推进开放科学过程中在国际交流、开放出版、数据共享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就当前开放科学中出现的成果产出地与出版地的地理隔离、开放获取成本、开放出版质量等问题,研究提出了全球-本地的开放获取战略,并分享了对中国开放科学未来发展措施的考虑。为量化开放科学的推进情况,杨卫院士创新性地提出了开放科学成熟度指数(Open Science Readiness Index, OSRI)这一概念。OSRI通过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开放政策三个维度分别也可以综合来量化开放科学动态发展过程,为评估开放科学进展、制定开放科学政策提供依据。以上研究成果已分别发于学术期刊the Innovation(DOI:10.1016/j.xinn.2025.100799)、Fundamental Research(DOI: 10.1016/j.fmre.2024.10.002)。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刘细文主任出席会议。会议由开放科学研究中心黄金霞研究员主持。来自亥姆霍兹开放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国际图联(IFLA)、伦敦大学学院(UCL)、香港中文大学(CUHK)、浙江大学、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工作开放科学与全球伙伴专业委员会(CCOS)、TYAN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和组织的五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线上线下会议。与会专家认为,开放科学是全球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协作,推动开放科学政策的互联互通,构建更加完善的全球开放科学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