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ASIAN BIODIVERSITY DATA USE GUIDE--Linking to the UN 1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nd Open Science

Publisher:GBIF ASIA; GBIF CA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de

Year of release:2024

Issuing country, region or organization:China

Share to:

Research Questions:Methods for managing data with different open access attributes

Conclusion: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呼吁所有国家(不论该国是贫穷、富裕还是中等收入)行动起来,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保护地球。这17个目标代表了全球对更美好生活和更可持续未来的愿景。开放科学是吸引各利益攸关方和研究项目参与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地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要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时代已经来临,并将对数字转型和合作产生重大影响。

全球已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大型生物多样性数据门户网站,如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GBIF)。然而,各地区在数据共享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大洲,亚洲仅贡献了GBIF网站所有数据的4.73%。迫切需要让更多的人员和机构参与到数据共享中。为了提供数据使用示范指南,GBIF中国科学院节点整理发布了英文报告《2023年亚洲生物多样性数据使用指南: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开放科学的关联》(2023 ASIAN BIODIVERSITY DATA USE GUIDE: Linking to the UN 1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nd Open Science)。报告中的案例数据整理来自Web of ScienceDimensions数据库和GBIF文献数据库的期刊论文。这些文章带有分类和标签注释,为每个SDG目标突出显示了1-3个案例。此外,尽量确保覆盖亚洲六个亚区:东亚、西亚、东南亚、中亚、南亚和北亚。每个研究案例都包含开放科学的要素,如开放获取、开放源代码、开放教育、开放数据和公民科学。

这份指南旨在提供信息给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管理的人员,以及寻求了解生物多样性与SDGs/开放科学交叉关系的政策制定者。它还适用于所有专业学者、机构和公众,共同应对在保护地球的同时满足社会和治理需求的集体挑战。


Proposal:

为了推进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开放科学的目标,展示各种通过指南或手册进行数据使用和应用,GBIF Asia团队和GBIF中国科学院(CAS)节点根据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开放科学元素和地区,整理了37个案例研究学术文章。详见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