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转型与科技治理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世界信息社会峰会(WSIS)2025论坛于7月在与AI for Good峰会同期的框架下举行。作为联合国体系内讨论互联网治理、数字包容与知识平等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为即将在2025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审议的WSIS总体评估奠定方向,并释放出一系列与开放科学高度契合的新信号。
虽然WSIS论坛聚焦于数字社会与信息治理,但其最新成果与开放科学的价值核心——开放获取、知识共享与公平包容——高度契合。这些成果不仅影响未来全球数字政策的走向,也为图书馆界参与开放科学提供了新的机遇与行动路径。以下重点概述了对开放科学发展最具战略意义的几项成果。
1.数字公共产品(DPG)融入WSIS实施
论坛提出将开源软件、开放数据、开放教育资源等数字公共产品纳入WSIS核心行动线。这一举措呼应了开放科学强调的开放获取与公共知识共享,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缩小知识鸿沟并更广泛地参与全球科研合作。
2.关注多样性与原住民知识
会议强调语言与文化多样性以及原住民知识保护在包容性数字生态中的重要性,与开放科学追求的公平与包容价值形成共振,也突显了全球知识体系中非西方视角的重要贡献。
3.人权与AI伦理框架
在人工智能与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论坛呼吁建立以人权为基础的数字治理框架,将隐私、自治和非歧视原则置于核心。这与开放科学提倡的负责任开放理念相契合,为未来制定全球AI研究开放规范提供了有益参照。
4.强化监测与评估机制
论坛提出需建立明确目标与监测体系,以追踪行动线的落实进展。这种做法与国际上日益重视的开放科学指标与影响评估趋势相一致,也为联合国《开放科学建议书》的后续实施提供了实践基础。
图书馆被视为连接全球议程与本地实践的关键节点,在开放科学生态中承担多重使命:
1.公共数字基础设施:图书馆是现成的可信基础设施,可快速扩展至科研与公众教育领域,成为实现包容性数字发展的低成本方案。
2.知识与数据的策展人:通过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数据与科研软件的采集与分发,图书馆可推动其纳入数字公共产品体系。
3.社区连接者:图书馆深植于本地社区,能够在监测开放科学实施与行动线时提供本地化视角与真实反馈。
4.能力建设者:通过培训、宣传与技术支持,提高研究者与公众的开放科学技能与数字素养。
IFLA呼吁全球图书馆与图书馆协会积极参与WSIS+20与全球数字契约(GDC)磋商,将开放科学实践融入WSIS框架:
提交贡献案例:分享2025年在WSIS行动线下的开放科学实践(开放获取、开放数据、数字公共产品等),突出地方经验与成效。
参与监测与评估:主动加入即将建立的监测机制,确保图书馆声音在指标体系与政策制定中得到体现。
倡导政策支持:呼吁将图书馆网络纳入国家与国际数字发展投资计划,提升其在开放科学生态中的战略地位。
提交截止时间:2025年9月30日
请将案例发送至:maria.debrasdefer@ifla.org(标题注明CSTD/UNCTAD Submission)。
WSIS 2025成果为开放科学与数字公共产品融合提供了重要契机。随着12月联合国大会评估临近,全球图书馆界可通过积极倡导与行动,将开放科学原则嵌入未来数字社会的治理框架,为实现更加公平、包容和可持续的知识社会贡献力量。
新闻内容来自以下网站,不代表GoOA头条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