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院士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团队观点文章 | 开放科学带来的三道阳光、三个转变、四重挑战

Time:2025-03-14
Authors: 《科学通报》
Keywords:

开放科学(Open Science)作为一种新兴的科研范式,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深刻的变革。中国作为全球科技强国之一,正在积极拥抱开放科学,并努力在全球开放科学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

近日,浙江大学杨卫院士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开放科学团队在最新文章《开放科学的趋势与影响:三道阳光、三个转变、四重挑战》中,深入探讨了开放科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我国在开放科学领域自立自强的战略建议。文章不仅为我国的科技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全球开放科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背景:开放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开放科学趋势是由开放获取(Open Access, OA)、开放数据和全球开放科学治理三大浪潮汇聚而成。这一理念的兴起,不仅是对传统科研模式的突破,更是对全球性问题的积极回应,例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开放科学的核心在于“开放、透明、数据、包容”,这些原则不仅促进了科学知识的快速传播,也为全球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发展开放科学的历史超过20年。自2003年签署《柏林宣言》以来,中国在开放获取出版、科研数据中心建设、重大科研设备开放共享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放科学建议书的发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开放科学治理。2024年11月,我国在G20峰会上宣布支持“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这将引领我国开放科学走向更具全球影响力的行动层面。

 观点:开放科学带来“三道阳光”“三个转变”及“四重挑战”


文章认为,开放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三道阳光”:读者受益、知识交流、评价公平。首先,开放科学使得读者能够免费获取科技文献,极大地提高了科学知识的可及性。其次,开放科学推动了知识交流方式的变革,科研数据成为知识传播的主要单元,促进了全球科研社区的协作与创新。最后,开放科学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推动了科研评价的透明化与公平性,使得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可应用性和影响力成为评价的核心指标。此历程带来科研过程中出版模式、传播行为、资助主体的“三个转变”:传统的科技出版模式逐渐向开放获取(OA)模式转型,出版商从内容提供商转变为信息服务商;科研数据的传播方式也从单一的出版平台转向多元化的科技传播平台;资助主体也从传统的科研机构扩展到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这些转变对“完全开放获取”提出更高需求,而当前全球开放获取仍面临“四重挑战”:OA出版学术声誉的两极化、开放出版定价策略的不透明、不同国家OA发展路径的多极化、开放科学政策缺乏合作。

 

建议:我国开放科学的行动策略

开放科学成熟度指数(Open Science Readiness Index, OSRI)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需要提升开放获取比例、数据共享能力、对外开放能力。当前我国在实施开放获取中存在三道门槛,包括实施主体、完全开放获取的价差、自有期刊的OA运营模式,在推进数据建设和开放基础设施治理中还存在机制与方法不足的情况。文章提出,我国在开放科学领域的自立自强需从以下角度进行考虑:

国际数据库的建立基本都是先经过期刊的规模化发展,再将期刊聚集在一起建立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仍然存在小、散、弱问题,质量很难控制。我们要想办法促进5000多种期刊形成一种利益联合体和相应的分配机制,让中国科技期刊合成“大股”,同时构建自己的科技期刊数据库。
开放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建设和运行我国大份额参与或主导的科技数据平台,对确保我国在开放数据方面的发言权,确保我国的科技数据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我国在科技领域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的应有之义。要保护产生于我国且已经融入全球性数据平台的科学数据的国家权利,也要保护我国各科教机构已购置科学数据的全寿命使用权。要着手建立以我国科学数据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可服务于包括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全球科学数据共享。
应以国家牵头组织,集中优势,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建成现代化的科学数据信息平台。该平台当具有服务于全球开放科学、国家有组织科研、个人探索性科研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由于现有的科技期刊与数据库分属于图书管理与运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地方,应该走中央统一推进的途径,中央的推动力是推动科技公益平台建设的保障。
因此,从短期来看,我国应加快建设全国性的科学数据平台,确保科研数据的开放与共享,从长期来看,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开放科学治理,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数据传播中的话语权。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开放科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科研数据的开放与共享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科研评价体系也将更加多元化与透明化。我国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文章提出中国行动建议:(1)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整合程度和信息传播力;(2)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学科、行业的联盟式开放数据平台;(3)组建支持科技数据的开放科学转换国家基金;(4)倡议建立全球科技成果共享网络,支持“全球南方”对科技资源的共享。


未来方向:我国开放科学的引领之路

开放科学的未来充满希望,中国将在这一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将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将在全球开放科学浪潮中占据主动、推动科技创新与全球合作,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为全球科技创新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了解详情,请阅读全文